她是一个做过很大贡献的女人,也是最具美貌的女人。汉朝和匈奴的和平相处还要追溯到一位美人的身上,她被封为古时的四大美女之一,也是为中原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女人。在马致远所作的《汉宫秋》里面,描述的她的身上不仅仅体现了质朴的感觉,还有超出社会女性所不能拥有的深明大义的气节。她远嫁到边境之外,远离自己的故土,几乎用自己的一生来实现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沟通。也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女人,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服毒自杀呢?思念故土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,但是她的死也一定跟另外几个人脱不了干系。昭君出塞的故事想必大大小小,老老少少的人都听说过。当时的汉朝是汉宣帝在位,处于鼎盛时期,而遥远的匈奴地区贵族之间,由于争夺权利导致最后四分五裂,彼此之间一直征战不休。于是匈奴地区的呼韩邪就前来请求汉朝能够帮助他,条件就是借汉朝一万多的兵将去征服其他的几个单于。果不其然,没有两年。呼韩邪就统一了整个匈奴,也换来了边境地区的安定,汉元帝也不需要再去担心边境的问题了。这是两个男人的第一次交易,也是认识的开始。再看当时昭君刚刚十七岁,就已经是一个长得很标致的少女了,所以家里人就把她送去了宫中去参加选妃。我们知道,皇上是没有时间去看别的女人的,在宫里呆了一辈子的人也未必见过皇上,所以他更不可能亲自去看这些进宫的少女。因此,在选妃的过程中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,那就是画像。然而,画师见到如此漂亮的女孩,却用画像来威胁他,让昭君给他一些银两才愿意把她画的好看一些,如果不给的话,画师就把她丑化上交。平民家庭的昭君肯定没有钱,而且本身就拥有漂亮脸蛋的昭君也很自信。只是刚初出茅庐的人怎么懂得世事呢,所以她即使容貌再惊艳,也因为画师的一些小算计,把她永远的置身在了深宫的角落。后来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因为什么,三年以后,昭君抱着琵琶弹奏曲子的时候,竟然遇见了汉元帝,因而汉元帝见到她如此的貌美,便对她疼爱有加,虽然并不是以夫妇名分来对待,但是得到了宠幸的昭君已经很满足了。这时也迎来了这两个男人之间的第二次会面,也是第二次的交易,呼韩邪的这次拜访便是求亲。汉元帝很爽快的答应了,给个女人对于汉元帝来说是一件很小的事情,然而当时却没有一个中原女子愿意离开自己的故土,远去一个一点都不熟悉的边境地区。而昭君却在这群人里面主动的站了出来,她不像杨贵妃那样被迫,而且自己主动意愿选择了这样一个人生。远嫁匈奴地区的昭君一开始不习惯那里的习俗,但是呼韩邪对她疼爱有加。日复一日,她开始习惯了那里的生活,跟周围的匈奴人也相处得很好,当地的人都很尊敬她。作为汉族的人,她虽然远离家乡身在匈奴地区,但总是记得要缓解汉朝与这里的关系,规劝自己的丈夫不要发动战争要和平相处。有时候还会传播一些关于中原的文化,以后的六十多年内,中原跟匈奴区都一直和睦相处,从来没有发动过任何战争。这样看来,似乎造成她自杀的原因更像是她自己。,真的如此吗?当时在昭君出嫁没有多久,自己的丈夫就早早过世了。于是按照当地的习俗,她应该改嫁给自己的养子,也就是呼韩于的长子。中国历史以来就是一个伦理社会,但昭君身在异乡,就得跟从当地的习俗,又陪伴了自己的养子,亦或者说是第二任丈夫十一年。这期间,汉元帝将昭君的家人安排了很好的职位,但是远在别处的昭君很是想念家乡,在第二任丈夫去世以后,她就写信给汉元帝表示自己想回去,但是却被汉元帝拒绝了。与此同时,匈奴的人想让已经三十五岁的昭君再嫁给自己的孙子,忍无可忍之下才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离开了人世。因此,小编认为,造成昭君死亡的人物也跟汉元帝以及匈奴地区的一些习俗有关。而且跟画师也有着莫大的关系,虽然有一些观点是为他辩解,但是我觉得也跟此人脱不了干系。当然这都是客观原因,最主要的还是后期由于匈奴内部篡改政治,导致发生矛盾,边境地区又开始了战乱。而昭君所维系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也被打破,自己在幽怨中离开了。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
http://www.biaozhia.com/bzaqx/1363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