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://nb.ifeng.com/a/20190624/7560835_0.shtml吴日锦林良标文/图“一枝草一点露”、“穷无穷种,富无富栽”、“路在嘴上”、“读书真重要,做人头一条”……鲤城实小的礼堂内,“海丝泉州十大科学闽南谚语推介”活动正在举行,尤春成作为特邀嘉宾,用韵味十足的闽南语向师生解说着谚语。像这样的闽南文化推广活动,一年下来,参加的场次多到尤春成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。的确,在泉州,尤春成是个大名人,也是个大忙人。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、中国戏剧家协会、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。他的身影会出现在影视剧里、梨园剧舞台上、南音馆阁里、电视台闽南方言栏目里;在每年威远楼之夏戏剧展演的戏曲评委席上亦有他;当地各类闽南民俗文化活动,诸如“泉州讲古”、“答嘴鼓的嘉宾席上也经常有他。老年人粉他,中青年熟悉他,小朋友也很多知道他。每个场合,他都专业得体,精神饱满,气势与干劲十足,像极了一个上足发条的时钟,精准且专业。其实,尤春成已经退休多年。退休之前,尤春成忙着三件事——梨园剧团演戏,南音乐团申遗,还经常参演影视剧。几十年,围着这三件事,他下过乡,进过京,也漂过洋。他为山村农忙的乡民演过戏,也为城里纳凉的市民唱过曲。他和大明星赵文瑄、大导演米家山、陈家林拍过影视剧,同姜昆同台戏说闽南语,还与二度梅花奖得主,一代名伶曾静萍演过夫妻。他为梨园剧团,为南音,为闽南民俗文化尽心尽力。年,尤春成到龄退休。老伴心想,这下终于可以让老尤休息一下,同时也帮衬自己带带孙子,照看下小店。但尤春成可不这么想,他还想为闽南文化发挥余热。为此,老两口争论过,当然,“能唱又会说的老尤自然占了上风。退休两个月后,他就接受泉州电视台邀请,担任方言栏目的顾问,还兼起了主持人。在台里八年光阴里,他从闽南民俗文化大观园的富矿里引经据典,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他还开创性建议台里创办了“闽南四句”栏目,并亲自参与创作。他每天从报刊、电视的新闻里提取素材,提炼“四句”。那些新闻性强,趣味性好,警示教育性足的“闽南四句”新闻,至今令人印象深刻。比如,提醒大家防范小偷、骗子,他创作了“现时佬仔是真‘最’(多),江湖骗术白贼话,市民提高警惕性,‘哪’没受骗会后悔。”;提醒夏季小朋友戏水安全,他又作“夏季泅水危险多,厝内子女要关顾,开设游泳技能课,生命宝贵要爱护。”后来,他还受泉州艺术学校邀请,当起了闽南文化方言和戏曲班的特聘老师,讲戏曲表演概论,传授戏曲人物形象的塑造。课堂上,他经常讲着讲着就入了戏,以表演的形式把技法鲜活地演绎给大家。为了梨园、南音,他还经常奔赴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,和当地华侨、南音社团进行学术及演唱交流。其实,尤春成身上有一种特性特别能佐证他对梨园,对南音,对闽南民俗文化之爱。每次有人到访,只要讲到梨园,讲到南音,戏神一下子就上了老尤的身。“元宵十五和君亲相见、见君标致,我君恁标致洽似天仙无二……”不用场景,不用音乐,尤春成张口就来,全神投入,深情款款。除了在传承与发展上尽心尽力。在宣传推广上,尤春成也颇费心思。他善用媒体,特别是新媒体。别看他上了一定年纪,朋友圈玩得可溜着呢!他朋友圈有近个好友,还加入了数十个交流群。每次有关于梨园、南音或其他民俗活动的演讯和新闻,他都第一时间发布在朋友圈和群里。“我朋友圈海内外各界的朋友很多,媒体界的,政界的,演艺界的,曲艺界的,商业界的,各阶层各路朋友都有,姜昆、刘兰芳、汪文华、戴志诚、郭达等多位明星也和我是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
http://www.biaozhia.com/bzyw/13399.html